鋼結構攜手綠色節能建筑 搭建“美麗中國”
點擊次數:1744 更新時間:2013-09-25
“美麗中國”呼喚綠色建筑
在一次現代建筑產業博覽會上,*有關人士指出,產業化的住宅生產方式如果在我國普及,將減少約83%的建筑垃圾和約60%的材料損耗,增加可回收材料60%,建筑節能達到50%以上。鋼結構建筑則以其節能、環保的特點,代表了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未來,以鋼代砼(混凝土)將是大勢所趨。
而在碳排放總量中,傳統建筑業排放的碳幾乎占到了50%,這一比例遠遠高于運輸和工業領域。在歐洲、澳大利亞和日本,當地的建筑業十分關注碳約束和循環經濟,裝配式鋼結構住宅已經發展到非常完善的階段,占全部住宅建筑的40%以上。這種裝配式鋼結構能夠zui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的使用空間。
鋼結構的住宅或建筑將打破房地產、建筑、機械裝備制造、綠色建筑、新型建材、防災減災、家電廚衛裝修等產業之間的界線,集合成為一個新的循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體系;還可將房地產行業的資金重新回流到現代制造業等實體經濟中來,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這些年來,我國鋼結構建筑和住宅正在持續發展,據初步統計,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已經開發或建成的鋼結構住宅超過1000萬平方米。北京奧運會場館“鳥巢”、“水立方”、*新辦公樓,上海*中心等一大批具有*水平的鋼結構建筑,已經成為我國采用鋼結構為建筑主體結構的應用*工程。
應該看到,近年來,我國建筑鋼結構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產業,僅主體鋼結構制造業的產值就超過600億元,同時形成了包含鋼材生產、鋼結構設計、構件加工制作、構件安裝以及相關聯產業的一個產業鏈。一種新的循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體系鋼結構綠色建筑體系也正在我國快速形成。
鋼結構市場及應用領域日趨擴大
日前,東方鐵塔(002545,股吧)公司公告稱,該公司就國電泰州電廠二期工程2×1000兆瓦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燃煤機組項目,與國電泰州發電有限公司簽訂鋼結構采購合同。東方鐵塔公司主營鋼結構和鐵塔類產品,其中鋼結構產品主要應用于火電廠、核電廠。
今年5月26日,廈門中航紫金廣場B塔樓鋼結構工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中航紫金廣場分A、B兩座建筑,高度均達到194.3米,采用鋼管混凝土鋼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其中B塔樓與酒店屋頂鋼結構之間設計有桁架連廊結構,zui大焊接板厚為40毫米,重量超過100噸。另有一棟建筑高度為79.60米的五酒店、大型集中商業區和配套裙房等建筑,總建筑面積達到325941.06平方米,總用鋼量約為1.5萬噸。
目前,鋼結構建筑已經越來越多地被用戶所接受,其應用范圍也更為廣泛。
此外,我國鋼結構正在走出,開拓市場。諸如,寶鋼制造的鋼結構將在智利大型建筑物中亮相,承擔支撐與構建電力設施的重任。這也是繼巴西之后,寶鋼鋼結構進軍南美市場獲得的又一份海外訂單。該項目訂單所需的4000噸鋼結構件,將全部于年內完成交貨。
為滿足鋼結構產業的發展,國內新建了多條鋼結構生產線。日前,年產2萬噸鋼結構和100萬平方米彩板生產線項目落戶黑龍江省克東縣。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設輕鋼生產線1條、重鋼生產線2條、新型建材(彩鋼板)生產線4條,年產2萬噸鋼結構和百萬平方米彩板,將于今年10月末投產。
鋼結構產業大有發展空間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鋼結構產業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適應不了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需求;缺少鋼結構住宅、建筑相應的標準、技術規范等。此外,我國尚未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鋼結構住宅推進政策。
不過,隨著我國“新四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實施,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將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成為新的經濟轉型時期制定目標和政策的重要依據。我國鋼結構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13年1月1日,*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制訂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明確指出:推廣適合工業化生產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鋼結構等建筑體系,提高建筑工業化技術集成水平。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提出,“十二五”期間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其中,鋼結構建筑正成為綠色建筑的發展方向之一。《建筑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建筑產品施工過程的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達到總用量的10%,HRB400以上鋼筋用量達到總用量的45%,鋼結構工程比例增加。對此,有分析師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鋼結構產量將達到5000萬噸~6500萬噸。
鋼結構用鋼面臨新挑戰
我國鋼結構產業迅猛發展,鋼結構用鋼量日趨增多,亦加速了鋼結構用鋼的生產和研發,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鋼結構所用的高性能鋼材比例還有待提高。業內人士表示,建筑鋼結構除了具有輕質高強性、優異的材料性能、制作安裝工業化程度高、宜拆卸和較好的耐久性等優勢外,還具備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可循環利用等特性。因此,鋼結構所用的鋼材同樣要求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但目前一些鋼結構工程還存在著“笨、重、大”的缺陷,需要采用別的結構鋼來改變現狀。如用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替代碳素結構鋼(Q235)可節省鋼材15%~20%,并能減少結構的自重。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還可用于大型結構、重型結構、大跨度結構、高層建筑、橋梁工程等領域。
但目前來看,我國包括高強度鋼、高抗震性能鋼、高焊接性能鋼以及特厚鋼板和超薄鋼板等材料的生產還存在量少、質差等問題。業內人士認為,量少,與我國鋼結構建筑普及率不高有著直接關系。美國、日本的鋼結構用鋼量已經達到了鋼產量的30%,而我國鋼結構產業的用鋼量還不到鋼產量的10%。質差,則與我國一些鋼鐵企業延續過去等用戶找上門的習慣,而不是主動研發和積極推廣高性能的鋼鐵產品相關。
二是企業要跟上市場需求,“不因量小而不為”。由于鋼結構用鋼所需的品種多、數量相對少,有些訂單只有幾百、幾千噸,但卻涉及到十幾個品種,一些鋼廠不愿意接這樣的訂單,導致一些鋼結構制造企業只能從國外進口所需的鋼材。
業內人士建議,鋼鐵企業應進一步提升鋼結構用鋼的質量,加大品種開發和推廣應用的力度,增加結構用高性能鋼材和連接材料的品種,加強薄壁H型鋼等經濟型材的生產,完善建筑結構用鋼材系列的產品與應用尺度,推廣耐候鋼、耐火鋼、彩涂板等鋼材的應用,開發超高強度螺栓、高性能彩涂鋼板、合金板等,力爭使我國鋼結構建筑所用鋼材基本實現國產化。
此外,有關人士也指出,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綠色、節能建筑將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重點。在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下,預計有上萬億元的綠色鋼結構建筑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對鋼鐵企業而言,轉變觀念、進軍鋼結構產業,不失為實現轉型發展的一條新路,政府和鋼鐵企業都應對此予以更多的重視。
*常委會8月30日通過了關于修改商標法的決定,禁止生產、經營者將“”字樣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者容器上,或者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
商標法修正案的獲通過必將在很大范圍內引發軒然大波。長期以來對各個行業的企業“”的濫用已經到了失控的程度,也成為促成此次“”被禁用于宣傳和包裝的商標法新條例出臺的潛在推動力。
跟其他行業一樣,涂料行業存在大量的“”。新商標法的出臺無疑將對涂料行業造成重大沖擊。這將首先體現在曾經密集出現在產品包裝桶及廣告中的“”字樣的集體消失,而去除包裝(包括店面點頭形象)及廣告中的“”字樣將耗費企業的一定的成本,或者造成一定的損失。
探討新商標法對涂料行業的影響
另一方面,為取得“”認證,眾多涂料企業付出了一定的經濟代價。尤其是通過非正常手段取得“”認證的企業,更將成為zui主要的受害者。有行業人士評價,新商標法的通過將使得企業的“”認證證書成為廢紙。
但新商標法中并沒有否定“”的存在。相反,根據媒體的報道,新商標法降低了“”的認證門檻。對于的內涵,新商標法作出明確限定:為相關公眾所熟知的商標持有人,認為其權利受侵害時,可以依法訂立規定來請求保護。相較此前的限定,刪去了“較長時間”和“持續使用”這兩個條件。只是對于曾經更看重“”的宣傳功效的涂料企業來說,不具備宣傳功能的“”認證也就失去了追逐的意義。
在此,有業內人士提醒道,涂料人應該以新商標法禁止“”用于宣傳為契機,正確看待“”的作用,并及時矯牌觀念,將生產經營的重點回歸到產品的質量上來。
修改后的《商標法》是從2014年5月1號起實行。
新修改的《商標法》主要的亮點
*,審查時限確立,這也提高了商標檢查的效率,此前企業對于商標審查時限意見比較大,現在規定對商標審查,基本實現9個月或12個月審結,特殊情況下經批準可以延長3個月到6個月。此前在2000年,中國商標申請量是22.3萬件,審查量是18.7萬件,從那時開始逐漸形成了擠壓,到2007年底,商標申請積壓已經達到180多萬件,審查周期超過三年,這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不滿。經過三年的突擊審查,才在2010年12月是清理完畢。所以這次修法中,對于審查時限的確立,對當前商標局審理能力提出很大挑戰,也回應大家的呼聲和迫切需求。
第二,理清了對的保護力度,濫用的情形非常多,這次對于的內涵作出明確限定,為相關公眾所熟知的商標持有人,認為其權利受侵害時,可以依法訂立規定來請求保護。而且,對于的認定,作出了判斷依據,比如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是否夠高、該商標使用持續時間及宣傳工作的持續時間、作為受保護的記錄等。在保護方面也做了嚴格限定,就是生產和經營者不得將字樣用于商品、商品包裝或容器上,或用于廣告宣傳、展覽以及其他商業活動中,以防濫用的情形。
第三,加大對商標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相比現行的《商標法》,賠償額翻了五倍多,現行法zui高額50萬元,此前的二審稿中提高到200萬元,幅度也很大,但是經過三次審議,大家進一步提高上限額到300萬元,加大處罰力度,加大對商標保護的力度。